欢迎访问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人才培养

首页  >  人才培养  >  学生培养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点击:3797 时间:2019-09-01 09:32:02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领域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较好地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在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了解当前国内外本学科最新前沿,具有从事基础性、理论性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能够在本学科领域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语音频处理、识别与应用

主要研究语音频的分析和预处理、语音频编码、语音频的差错处理、语音频识别与增强,语音频质量评价等。

2.图像视频处理、识别与应用

主要研究图像及视频的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图像识别与增强等。

3.多媒体信息检索与应用

主要研究多媒体信息检索与数据挖掘、大规模安防监控系统网络效能评估、安防应急系统风险预测和智能布控等。

4.遥感图像处理、解译与信息提取

主要研究遥感图像处理的基础理论,遥感图像增强、去噪声、多源数据融合、特征检测与分析等处理方法,以及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解译理论与方法。

5.遥感图像的高性能计算与云计算

主要研究海量遥感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数据分发、图像处理与解译、三维可视化与仿真等的高性能计算与云计算方法。

6.遥感图像智能计算

主要研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智能计算方法、基于模糊逻辑的遥感图像智能计算方法、基于进化计算的遥感图像智能计算方法等。

7.空间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主要研究从空间数据中提取隐含的规律性知识的理论和方法,包括空间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及应用、空间聚类挖掘方法及应用、空间数据分类挖掘方法及应用、空间数据离群点检测方法及应用、空间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方法,以及基于空间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GIS智能化分析方法和遥感影像智能解译方法。

 

8.遥感影像认知与空间推理

主要研究认知科学与遥感科学结合的理论和方法、遥感影像认知的理论和方法、空间知识的表达与处理方法及其在空间信息智能化处理中的应用。

9.空间决策支持与智能GIS

主要研究空间决策支持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方法、空间模型库的构建方法、空间知识库的构建方法、地理信息系统与人工智能结合的理论和方法、GIS智能空间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三、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申请提前毕业者在校最低学习年限不低于两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42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公共必修课10学分,学科通开课不少于4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不少于8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委培类研究生可免修);学位论文10学分。

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须补修本方案指定的本科生必修课至少2门并取得合格以上成绩,该成绩不计入学分。

五、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应密切结合学科发展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的需要,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与应用价值,并经导师审核同意。

2.开题报告:选题后,学生应拟定撰写计划,于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在本专业或指导小组内(不少于3人,含导师)进行开题报告。经指导小组讨论通过后,方可正式进行搜集资料、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

3.论文撰写:开题报告完成后,应在导师指导下进入论文撰写阶段,时长不少于一年。论文应阐述理论或设计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要求格式规范、命题正确、逻辑推理严谨、数据可靠、文字流畅,反映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并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完成并经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在论文答辩前一个月提交给2位论文评阅人评阅。评阅人须是具备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评阅意见在合格以上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4.答辩资格: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完成课程的学习并修满学分;完成实习实践环节;在导师指导下至少参与一项课题研究;参加8次以上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听取学术报告等)并填写《武汉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及实习实践考核表》;在本学科指定学术期刊或会议上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身份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专业论文至少1篇。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所有必修环节,成绩全部优秀,创新能力强,在攻硕期间在本学科指定学术期刊或会议上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身份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专业论文至少2篇。(指定学术期刊或会议包含CCF专业委员会指定国际会议及期刊,SCI、EI检索期刊论文,985以上高校学报,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性学术年会论文集)。

5.论文答辩:在每年5月底或ll月底前完成。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论文方为通过。

六、其他必修环节

1.实践环节: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深入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总时间不少于三个月。参加实习实践的情况需详细填写在《武汉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及实习实践考核表》上,并提交实习实践总结报告。经学院审核合格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批备案后,方可进入答辩环节并计2学分(委培类研究生可免修)。

2.中期考核:第三学期进行,实行淘汰制,根据研究生学习及科研情况,结合专业成绩,确认其具体流向,包括硕博连读、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以及退学等。

七、培养方式

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学习与科研实践等。进校一个月内,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学生制订出合理的个人培养计划,包括对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学术活动、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工作等做出的具体安排。硕士生必须完成导师规定的科研工作,通过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多种形式,着重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